三闾庙古街也称三闾庙正街,因为历史原因,此街在景德镇的名气虽然很大,但百闻不如一见。
此街坐落在昌江西岸,全长200米,宽2米。青石路面,明清时期,此街商业繁荣,有粮行、米店、药店、饭店、杂货店、豆腐店、竹木行等,是当年景德镇主要的粮食集市。清中期时,河东街市发展较快,贸易中心转移,但这条明清古街却一直较完整地保留至今,街北9号是三闾大夫庙,是为纪念屈原而建的。
在地名志上曾有记载:三闾庙是一个历史悠久、依山傍水、风景优美的山麓小集镇,地处昌江与西河的交汇处。古为景德镇与饶州府、九江及安徽等地的陆路通道,早在晚唐时期就有四川、河南、安徽等地人迁来此地世居,五代时即为杂性居民聚居之地。面积约6公顷,街区古风犹存,自然环境优美。由于建有一座纪念我国古代伟大诗人三闾大夫屈原的庙而得名。目前古街区保存较为完整。一条用青石板铺设的清代街道,3米宽,231米长;另一条路面系以青砖倒砌,砖层异常坚硬,全长约84.7米,为明嘉靖后期修造。两旁古商店店面保存基本完好,并有明朝中、晚期住宅4栋,明末清初住宅3栋,是景德镇地区有代表性的明代建筑,对研究明代的建筑艺术,进而研究其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方面,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。
这里现为三河村农民和部分城市居民住地,已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2005年元月的一天,我来到这条古街,期待时光能够如常地穿梭,很遗憾的是,这条古街虽然还能保持原来的样子,但是意境却相去甚远了许多。
讲述以前的三闾庙
三闾庙正街的路中间,有一段铺设的还是老式的青石板,上面清晰可见不少弯弯曲曲、凹凸不平的碾压痕迹,似乎让人一下子回到了从前的三闾庙。据说,这些痕迹都是来往于古街的行人留下的,可以印证此街最繁华时期的那段历史。
一位在三闾庙住了70多年的老人依稀还记得,每天早中晚,都能听到行人们发出的“咿咿呀呀”的推车声,几乎可以由此判断,所来者从何而来。据老人讲,从前三闾庙是当时景德镇通往南昌、都昌、鄱阳等地必经的交通要道,因此每天挑着担子,推着板车来往于此间的行人不计其数,因此,码头的渡船来往频繁,导致古街成为当时镇上贸易中心的主要要素,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。
古街22号曾是米店
其实22号的门面不大,但走进里面,却别有一番洞天。据这里的一位住户说,这里曾经是一家米店。
22号整个的房屋建造仍保留着前店后坊的格局,店铺重进深,内有天井连续,厢房都设在进屋的左边,后面还有一个很大的院子,据说主要是用来囤积粮食,而且在古街,像22号这样的米店有很多。
据这里的老人讲,从前的古街什么东西都有得卖,吃穿用等等,而且因为过路人众多,古街还有好几所旅店,房子的结构都和22号差不多。
数年前曾着过一次火
在22号对面,有一座不太大的房子,样子虽有些怪异,却像是新建的,不过看得出来房子是在刻意模仿古街老屋的风格。
据对面的老人讲,原本这所房子也是老样式的板壁屋,但在数年前,这里曾经着过一次火,房子被烧毁没了原貌,于是重建时,为了保持古街整体的风格,所以才建了一所这样的房子,但终归还是有些不对劲。
听此一说,我刻意留意了一下,发现这所房子的门特别有意思,门是用木材做的,造型是拱圆形,刷上了一层淡黄色的油漆。若是只看上面,还查觉不出有什么不对劲,若是看到下面,感觉这门像是吊在半空一样,离地面有40厘米高,仿佛寒风可以倒灌进去一样,令房子看起来特别不耐寒,而且因为没有阁楼,这所房子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仓库,这在古街算得上是一个异数了。
路面铺上了大理石
据三闾庙的老居民说,政府部门为了进一步修缮三闾庙古街,使其还原历史本来面貌,在2002年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,负责对三闾庙古街的修缮工作。
于是,原来立在瓷都大桥方向的“三闾古栅”木质门牌,为了使其更加牢固,改由大理石建造,据说花费了数十万。
古街的青石板路也成了修缮的一部分,大部分被换成了同色系的大理石路面,只有很少一部分青石板还保留着原来的面貌。
一些解放后被重修过的外墙,也还原成了板壁,期许与老式板壁屋形成一致,但因木质及颜色的关系,终归还是有些差别。虽然如此,但这里的居民说,不管如何,政府在这方面还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,现如今已经没有谁还会擅自破坏整个古街的风格。但目前,这项修缮工作还未全部完工。
做买卖的寥寥无几
相比于三闾庙明清时期的贸易中心地位,此时的三闾庙古街,细细地数来,也没有几处做买卖的人家,其中包括二家开小卖部的,一家理发店,还有一家小店正在筹备当中,不过广告牌已经打了出来。
偶尔可见有些小贩骑着三轮车,或挑着担子,卖一些小吃,在古街中来回穿梭,但尽管如此,这条古街还是显得特别的清静。一如这里的居民所说,三闾庙古街,再怎么修复,也无法回到从前了。
老外爱戴斗笠照相
三闾庙正街69号,是一所非常简陋的板壁屋,因为屋檐向外延伸的关系,屋主便在门前搭了一个小小的走廊,走廊的外观像极了农舍的草屋,放着一些简单的农作用具,其中有斗笠等物,一切都很久远的样子。门前的空地上,是三闾庙少有的可以晒到太阳的地方,每到中午的时候,就有三五个本地居民坐到这儿来,聊聊闲话。
有谁会知道,恰恰是这农家小院般的氛围,吸引了不少老外到此留影,当然留影的时候,老外们都不忘带上斗笠,手里还拿着一把雨伞,一副江南水乡的模样,很有中国味道。
这家屋主说起这些事情时,脸上带着微笑,问其是否会收取相关的费用时(在其他城市的一些景点,这也是一种当地居民赚取外快的好方法),屋主不屑一顾地说:“*那个来赚钱没有必要。”
的确如此,虽然三闾庙古街是具有景德镇特色的景点,整条街上的商业味却不太浓重,大概与这里纯朴的民风有很大关系!